预防中风,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开始......作息定时,保持心境平和...适量的运动...戒除烟酒...饮食均衡...依时服药...定时量度血压...减低压力...每年进行身体检查...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历代医家是如何认识中风的?

脑卒中,中医学常称之为“中风”,中风一病,源于《内经》。《内经》中虽没有中风的病名,但有关中风的论述较详。在病名方面,依据症状表现和发病阶段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在卒中昏迷期间称为仆击、大厥、薄厥;半身不遂者则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风痱等病名。在病因方面,认识到感受外邪,烦劳暴怒可以诱发本病。如《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此外,还认识到本病的发生与体质、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曾经明确指出:“……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张锡纯认为“肝木失和,风从肝起,又加之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阻塞其血管而累及其神经,其甚者令神经失其司至昏厥不省人事,西医名之为脑充血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