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中风,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开始......作息定时,保持心境平和...适量的运动...戒除烟酒...饮食均衡...依时服药...定时量度血压...减低压力...每年进行身体检查...




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安宫牛黄丸



【成 份】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性 状】本品为大蜜丸或裹金衣大蜜丸,除去金衣后显黄橙色至红褐色;气芳香浓郁,味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四岁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服用前应除去蜡皮、塑料球壳及玻璃纸;本品不可整丸吞服;孕妇慎用。
【规 格】每丸重3g
【贮 藏】密封。
【包 装】塑料球壳,3g×10丸/盒。
【有 效 期】5 年。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

补阳还五片 CHANNEL ACTIVATING TABLETS

功能与主治:
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缓解因脑卒中所引起的肢体无力,手足麻木拘挛,动作迟缓,行走不便,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头昏头痛,舌麻发胀等症。

ACTION & INDICATIONS:
Restores vitality, promotes blood circulation, removes blood stasis and activates channels. Relieves the symptoms of weak limbs and lassitude, numbness and spasm of handss and feet, stiffness of muscles and joints, difficulty in walking, slurred speech, difficulty in swallowing, dizziness and headache, and numbness of tongue.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DOSAGE:
For oral administration, take 5 tablets, 3 times daily.

成份/INGREDIENTS:
Each 460mg tablets contains extracts equivalent to raw herbs:
黄芪 Radix Astragali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赤芍 Radix Paeoniae Rubra
川穹 Rhizoma Chuanxiong
桃仁 Semen Persicae
地龙 Lumbricus
红花 Flos Carthami

2009年2月25日星期三

脑出血能否活血化瘀吗?

从中医学的观点来讲,脑出血之血皆属“离经之血”、“贼血”、“恶血”,属于“离经之血,瘀于脏腑”,致使脑髓瘀滞,肢体失和,既是“离经之血”,据“瘀血不祛,新血不生”之理、祛瘀血则应活血化瘀。临床上用活血化瘀的药如丹参就能促进血肿吸收。

资料来源:张介眉、陈国华主编《中风早知道》,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中脏腑怎样辨证分型?

(1) 风火蔽窍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至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数。

治法:辛凉开窍(熄火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羚羊角粉(冲)1~2克,龟板20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白芍30克,柴胡12克,菊花12克,石决明30克,夏枯草30~120克,蝉蜕12克,薄荷(后下)6克,安宫牛黄丸l丸/次,2次/日。至宝丹l丸/次,2次/日。

(2) 痰火闭窍
突然昏倒,昏愤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制半夏12克,制南星6克,陈皮12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石菖蒲12克,竹茹15克,甘草10克。安宫牛黄丸1丸/次,2次/日,或至宝丹,用法同上。

(3) 痰温蒙窍
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而面色晦垢,痰涎涌盛,肢体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弦滑或缓。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方药:涤痰汤送苏合香丸。涤痰汤药物剂量同上,苏合香丸,l丸/次,3次/日。

(4) 元气衰败
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冷,大小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治法:益气扶阳,扶正固脱。

方药:参附汤加减。红参(另炖)30克,炮附片(先煎)12克,煅龙牡(先煎)各30克,山茱萸12克,五味子15克。配合生脉针或参脉针静脉点滴。

资料来源:张介眉、陈国华主编《中风早知道》,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中脏腑脱证、闭证是怎样的?

中脏腑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的区别,闭证以邪实内闭为主,属实证,急宜祛邪。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属虚证,急宜扶正。闭证分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蒙窍,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象又有阳闭和阴闭之分,阳闭包括风火蔽窍及痰火闭窍两型,阴闭多有面白唇暗、静而不烦、四肢不温、痰涎旺盛、苔白腻、脉沉缓滑,为痰湿蒙窍型。脱证多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疲,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即元气衰败型。

资料来源:张介眉、陈国华主编《中风早知道》,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中经络如何辨证分型?

(1) 肝阳暴亢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20克,代赭石(先煎)30克,川楝子15克,当归12克,生白芍30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玄参30克,夏枯草30~60克,猪莶草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天冬15克,黄芩15克,龙胆草6克。

(2) 风痰阻络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12克,钩藤30克,地龙30克,鸡血藤30克,胆南星6克,白术12克,石菖蒲12克,天竺黄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川牛膝20克,豨莶草30g。

(3) 痰热腑实

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治法:化痰清热通腑。

方药:自拟蒌星承元汤加减。全瓜萎32克,胆南星6克,大黄(后下)8-15克,芒硝(冲)20克。枳实15克,厚朴12克,天竺黄12克,竹茹15克,陈皮12克,茯苓30克。

(4) 气虚血瘀
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白或白腻,脉细微或细滑。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苠30-120克,红花6-9克,当归12克,赤芍20克,夜交藤30克,木瓜30克,地龙30克,桃仁12克,川芎30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5) 阴虚风动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治法:滋阴熄风。

方药:大定风珠如减。白芍粥克,阿胶(烊化)12克,生龟板(先煎)30克,生地20克,火麻仁20克,五昧子12克,生牡蛎30克,麦冬15克,生鳖甲20克,川木瓜30克,夜交藤30克,甘草10克。

资料来源:张介眉、陈国华主编《中风早知道》,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中风后如何辨证?

(1) 中经络

病情轻缓,症见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眼歪斜,舌强语涩,但神志清楚,舌质淡,苔黄腻,脉象弦滑或沉滑。

(2) 中脏腑

病情急重,症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不遂,口角歪斜、流涎,舌强失语。重要的是出现神志改变.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又可分为闭证、脱证。

①闭证

多因气火冲逆,血逆于上,肝风暴张,疲浊壅盛。症见神志不清,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曳锯,二便秘塞,脉象滑数或弦滑紧。

②脱证

由于元气衰微,元阳暴脱所致。证见昏沉不醒,目合,口张,手撒,遗尿,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或沉细。如表现有冷汗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是真阳外越之象,最为危险。

资料来源:张介眉、陈国华主编《中风早知道》,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